改造前的土坯房。
  
  目前,華屋62戶改造戶中40戶已經完成房屋主體工程建設。
  
  每年清明81歲的華叢祁老人都會來到自家屋後祭拜兩顆松樹。紅網記者 劉玉先 江西贛州報道
  每年清明,瑞金市葉坪鄉81歲的華叢祁老人都會來到自家屋後祭拜兩顆松樹。
  這不是一般的松樹,這是上世紀三十年代老人父親及伯父參加紅軍前特意栽種的“信念樹”,從軍期間不幸犧牲,因而清明老人都以特有的方式為親人“招魂歸鄉”。同樣老人所在的華屋組,43戶都參加了革命,其中有20位青壯年為革命壯烈犧牲,黃沙村也被稱為“贛閩邊際紅色第一村”。
  因為革命,華屋很紅;因為戰爭,華屋很窮。
  2012年,中央和國家部委聯合調研組來華屋調研時,華屋村民年人均純收入僅2000餘元,整個村莊沒有小車、空調、燃氣竈和太陽能,沒有一戶家庭有衛生間,103戶農戶仍然居住在土坯房中,8戶農戶因原住土坯房倒塌而租房居住。
  好消息的是,2012年國務院出台了《關於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若干意見》,黃沙村也迎來了發展的春天。這其中,華屋連片土坯房改造便是最直觀的體現。
  “去年以來縣鄉就把加快土坯房改造、改善村民居住條件作為華屋的一件大事來抓,盡最大努力讓民眾早日住上新房子、過上新生活,享受振興發展的成果。”葉坪鄉黨委書記楊艷文介紹,為此他們推行“政府主導,農民主體,社會幫助,理事會運作”的工作模式,“三送”(送政策、送溫暖、送服務)工作隊指導群眾成立戶主會、理事會和監事會“一組三會”,推動改造工作順利開展。
  同時,聘請贛州市建築規劃設計院對改造點進行全面規劃設計,將華屋列為規劃建設區、現狀保持區,規划了休閑廣場、文化活動中心、紅軍烈士林觀光便道等配套設施,維護修繕典型客家民居,把華屋規劃建設成集假日休閑、鄉村旅游、革命傳統教育為一體的高品位自然村落。
  針對部分困難建房戶建房資金不足的問題,“三送”幹部聯繫瑞金市農村信用社專門派出工作組現場辦公,幫助該村30戶困難戶全部辦理政府貼息貸款。針對建築材料供應緊張的問題,幹部積極幫助聯繫銷售企業,確保了材料供應。
  “下半年搬進新房後,我第一件要辦的事情就是把空調、洗衣機、熱水器等家電買齊,同時為每個人兒子單獨安排一間房,把岳父母接過來一起居住………”聊起即將入住新房,51歲的華丕躍抑制不住內心的喜悅。
  和華丕躍一樣,55歲的華小平也從小住在土坯房。由於缺乏專業技能,他一直靠種水稻為生,但自家糧食只夠解決溫飽,在外打工的兒子收入也不高。
  為改變現狀,華小平從2011年開始學習養土蜂產蜂蜜。經過兩年的學習,華小平的土蜂蜜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歡。如今,華小平家的年人均純收入從原來的兩千餘元人民幣提至四千餘元人民幣。
  華小平介紹,他也將在今年年內搬進新房。雖然新房還未完全建好,但他已經在考慮裝修問題,“新房比城裡商品房好,獨門獨棟跟別墅一樣,土坯房將來還可以發展旅游業。”
  楊艷文介紹,截至上月底,通過短短半年的努力,華屋62戶改造戶中40戶已經完成房屋主體工程建設,另有14戶正在實施第二層牆體建設,預計在二個月以內所有的改造戶都能搬入新居。  (原標題:【網媒看贛州】瑞金貧困村民的“宜居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l64slaiw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