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園社區志願者們在編織用作送給街坊的珠鏈 褚韻 攝
  羊城晚報訊 記者褚韻,通訊員海宣、陳耀華、何麗靜報道:“在我們這裡,‘雷鋒就在身邊’!”“我們社區老人家比較多,鄰裡之間相互關心,也是一種志願活動。”在3月5日全國“學雷鋒日”前夕,海珠區團委、沙園街道黨工委及廣州市青聯在沙園廣重社區聯合舉辦“齊來學雷鋒街坊情意濃”——社區志願服務“大家談”活動,在場的優秀志願者與眾多街坊一同分享志願活動的經驗。
  社區情意濃
  天天都是“雷鋒日”
  在近6.5萬人口的沙園街,老年人的比例高達近十分之一,然而社區卻沒有因此變得“老化”,而是充滿了新鮮活力。不少街坊說,這要歸功於沙園街豐富多彩的志願活動。因為這裡的老人們並不僅僅是“受助”對象,更多的卻在做著各種力所能及的志願服務工作。在海珠團委的相關數據中,這裡登記在冊的老年志願者超過200人,其中59棟居民樓的“樓長”幾乎都由離退休的公務員、教師及工人等擔任。
  “名字里有個‘長’,我理解呢,一個是年長,還有一個是‘常’,常跑腿,常談心。”說到“樓長”這個職位,沙園廣重社區的何玉卿最有“發言權”。作為廣重集團公司的退休員工的她,居民群眾之間遇到什麼糾紛、遇到什麼困難都喜歡找她幫忙。前段時間為瞭解決小區用電一戶一表改造、鋪設煤氣管道等問題,卿姐多次奔走市政府、規劃局、供電局等有關部門,家家戶戶上門徵詢意見、收集資料,一戶不漏交齊資料給有關部門。她還組建了社區治安志願巡邏隊,8年來,這個隊伍從10餘人發展到80餘人,風雨無阻地在社區進行安全巡邏。
  “樓里的事兒,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可都得要花時間、花精力才能做好。街坊有困難,大家能幫則幫,社區越來越融洽!”卿姐笑著說,她對志願服務的心得,就是“互幫互助”,“多體諒,多關心”。
  社區活動多
  人人都做志願者
  在沙園,像卿姐一樣的志願者並不在少數。75歲的何長珠是沙園街廣重社區退休黨員,一年3000餘個小時的志願服務記錄,在全市的登記都排名“三甲”。她還有一個很特別的微博名字叫“譚何容易”,取老伴譚錫華和自己的姓,兩人都是古稀之年投身志願服務工作。“參加志願者,其實是受到孫子的影響。現在有空的時候女兒和孫子們也陪著我一起參加活動,能夠幫助別人是快樂的,得到家人理解也是很開心的,一舉兩得”。
  “志願活動,讓我離不開這裡。”已經從沙園搬出的鄧麗珍是一位殘疾人士,同時她也是手拉手展能義工隊的隊長。退休後,珍姐經常騎著她的殘疾人摩托車穿梭於大街小巷之間,為有需要的街坊免費搬運大件物品。她說自己“受過太多的幫助,只是希望盡一份心意”。
  有意思的是,沙園還有一支以離退休攝影愛好者組建的“志願服務隊”,人稱“甫爺”的攝影隊長杜惠甫說:“剛開始,我沒有想過自己能當志願者,也沒有想過自己能為社區做些事情。還好有社工提點我。原來我的愛好也能派上用場!”他們不光用鏡頭記錄下志願活動中的點滴,還結合社區老人眾多、子女團聚難的情況,免費為他們拍攝全家福,讓老人們能經常看看照片,期盼團圓。
  專家支招
  社區志願服務 促進鄰裡互助
  “‘學雷鋒’、‘當志願者’並不是形式主義,我們應該倡導大家從社區出發,從小事出發,每個人可以力所能及地關心他人、幫助他人,社區街坊之間的守望相助,這才是開展社區志願服務的最終目標。”海珠區志願者行動指導中心執行主任何麗靜這樣總結沙園社區志願活動的特色。
  而香港理工大學社會工作博士、沙園街手拉手社區工作服務中心香港督導陳國聯則認為,廣重社區通過自身的摸索和行動,已經在逐步形成了良好的社區鄰裡互助的關係和氛圍,志願服務的發展也在慢慢地深入居民心中,但是還要繼續堅持走下去。“社區居民可以通過不同的形式和渠道,把服務訴求合理地提出,通過互助小組、興趣社團、志願者隊伍等形式,實現助人自助,接下來的發展,則要爭取專業知識的支持和社會組織的力量,讓社區居民的志願服務文化進一步發展,也幫助社會組織更好地扎根和發展”。
  活動預告
  3月5日商鋪學雷鋒益街坊
  在今年的3月5日,海珠區團委、沙園街道黨工委、辦事處聯合發起“全民學雷鋒”行動,向社區居民倡導“從社區出發,從鄰裡互助做起”公益理念,號召沙園廣重社區內的單位、商鋪利用自身資源,做一件力所能及有益街坊的事情。
  記者瞭解到,截至上周末,已經有38家機構、企業、商鋪報名參與活動,為街坊群眾提供免費電器維修、舊藥品置換、價格讓利等實惠。街坊鄰裡不妨在3月5日到廣重社區體驗社區互助氛圍,一起感受“學雷鋒”的快樂。 ·褚韻·編輯: 何平  (原標題:穗海珠區沙園社區志願服務豐富多彩充滿活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l64slaiw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